標籤舊文: 電視

好歹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,何必?

晚上無意中看到現場直播的「全國拼字大賽」。參賽的都是十一、二歲的學生,近三百個參賽者為了四萬多的獎金獎品而努力地拼出英文生字。

我看的時候,剛好是一個亞裔的男生上台。評判說出生字,男生似乎出現拼字的困難,最後他拼錯了。鏡頭一轉,影著他失望地走到比賽台側一個專門為參賽者家屬坐的位置,坐到他的父母身邊。

他的父親微笑著,輕拍背脊,安慰著他;他的母親可不得了,面色全黑,失望和不滿的神色完完全全地展現在她的臉上,她甚至沒有想過安慰她的兒子。

以下是我和我媽的對話:

「這位母親搞什麼……?」我說。
「不需要黑起臉來吧?人生路上的考驗多的是,一場拼字比賽的失敗算得上什麼?」我媽也留意到。
「做她的兒子可真是痛苦……」

小孩子盡力而為,就算失敗了也是雖敗尤榮,為什麼板起一副嘴臉?好歹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,何必?

漫長的等待

第一次完整地追看了American IdolDancing with the Stars,由最初開始一直收看到選出優勝者。

近年美國經常舉辦像American Idol這樣的選舉節目,而且十分受觀眾歡迎。我想受歡迎的原因,除了因為觀眾擁有決策權,可以以民主方式投選出應該勝出的人外,節目以數個月的時間去刪選參賽者,也令觀眾逐漸成了個別參賽者的擁躉,間接提高了受歡迎度。

可惜,什麼都結束了,要到明年一月才再開始呢!

真是漫長的等待哦!

都是一念之間

晚上看到一個新遊戲節目﹐玩的是估身份遊戲。十個陌生人在台上﹐一位被抽出來的現場觀眾會嘗試解開每個人的身份。今晚的遊戲參賽者十分厲害﹐一連估中了六個人的身份﹐到第七個終於不行﹐她對自己沒信心﹐也怕估不中。她要作個決定﹐是拿取已得的獎金﹐還是繼續玩下去呢﹖

那時候她有十萬美元作為獎品。

她還在猶豫﹐似乎想要繼續估下去。參賽者在場的兩位朋友﹐和所有現場觀眾都大喊﹕「要獎金﹗要獎金﹗」

我和母親一邊看一邊不約而同地搖頭﹐我說﹕「不要太貪心丫﹗」

貪是無窮無盡的﹐貪得太多只會物極必反﹐就好像俗語所說﹕「貪字得個貧」。

最後怎樣呢﹖最後她想通了,她說:「我從早上一無所有到現在有十萬美元……」

能否從「沒有到擁有」去理解貪與不貪的分別,很多時都是一念之間。

Deal or No Deal

晚上安坐家中,看著Deal or No Deal (一擲千金)。

那是和香港版完全不同的感覺。

美版的Deal or No Deal,觀眾是非常投入地和參賽者一同歡呼一同嘆息,他們情緒高漲地叫著「Deal」「No Deal」,直頭好像是自己參與一樣。主持人Howie Mandel也很懂得控制氣氛,令人自然地有投入的感覺。與此相比,香港版的Deal or No Deal實在差太遠了,觀眾目無表情,只懂得鼓掌和冷淡地叫「賣」或「不賣」。而主持的許冠文也沒有甚麼搞作,既沒法形造令人緊張投入的氣氛,也只會說些令人難以笑出口的所謂笑話。

美版?Deal.
香港版?No Deal.